10月18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中国影协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大众电影》杂志社协办的“国产纪录电影创作发展研讨会暨《里斯本丸沉没》观摩活动”在京举行。
人文关怀 记录历史
攀登高峰 “打捞”观众
走出国门 观照世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陆亮,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副理事长周建东,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董事长、中国影协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姚永晖,中国影协顾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明振江,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邓光辉主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方励、韩梅、宋坤儒、范立欣、孔伟娜、乌兰吐雅等纪录电影创作者代表,尹鸿、陈真、丁亚平、张同道、王一岩、雷建军、谭政等专家学者结合《里斯本丸沉没》等近期中国纪录电影代表作品,总结了近年纪录电影创作发展的经验规律,围绕当前国产纪录电影发展现状、“非虚构剧情片”的创作经验与文化语境塑造、国产纪录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推广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为推动国产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打造精品 记录时代
近年来,广大纪录电影工作者热忱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创作出了《里斯本丸沉没》《雪豹和她的朋友们》《1950他们正年轻》《掬水月在手》《一起走过》《大道十年》《一百五十秒》《看不见的顶峰》《不孤岛》等一大批高质量作品。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国内联络部主任谢力
谢力在致辞中指出,新时代以来,广大纪录电影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一帧帧纪实影像生动记录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热忱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创作出一大批彰显中国精神与新时代气息、兼具艺术质感与现实关怀的优秀作品。希望广大纪录电影工作者在新征程上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中国纪录电影攀登高峰注入新动能,打造更多生动记录时代发展、抒写人民奋斗的纪录电影精品,谱写国产纪录电影繁荣发展的时代华章。
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
邓光辉表示,纪录是人类思维的独特品质,纪录电影是电影的一个重要门类,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生活、时代印记并不断汲取进步动力的窗口。新时代以来,中国纪录电影方兴未艾,精彩纷呈,知名导演和青年导演坚持创作探索,不断丰富纪录片长廊的题材内容和语言形式。中国影协主办的金鸡奖也单独设有纪录片单元,和众多国内其他专业节奖一起对纪录片作品和创作者给予奖励。《里斯本丸沉没》的横空出世,为电影界和学术界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纪录电影的现代形态和当代文本,希望广大纪录片电影工作者能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扎根生活深处,精益求精、勇于创新,通过纪实影像触摸时代脉搏,传达时代温度,创作推出更多为人民抒怀、为时代立传的纪录电影精品力作,以家国情怀、史诗风格的文化精神和纪实美学特征,开启新的中国叙事的文化征程。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陆亮
随着《里斯本丸沉没》的热映,纪录电影在国内市场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陆亮表示,纪录电影创作者要勇敢面对观众、面对市场,尽量以艺术化和创新性的电影语言和创作手法赢得观众,宣发方要积极探索分线、分区域、分时间发行等各种方式创造市场可能性,主管部门要在政策、环境、人才扶持等方面,为纪录电影的发展做出努力,也希望理论界、评论界、媒体和观众们给予纪录电影更多关心和支持。
人文关怀 记录历史
今年,《里斯本丸沉没》引发了观众对纪录电影的兴趣,口碑和票房均表现强劲,国内票房已超过4200万元。
影片上映以来,劳雷影业有限公司总裁、《里斯本丸沉没》导演兼制片人方励跑了近百场路演,见了上万名观众。他表示,在人间所获得的感动是做这部电影的全部动力,也是当初决定把电影搬上大银幕的唯一原因。“上映初我们的排片非常可怜,但是大量的朋友在自发地‘打捞’这部电影,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战友’,能够让世界听到这个82年前被淹没的中国故事。”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表示,近年来,纪录电影以其他影片无法替代的真实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里斯本丸沉没》的上映,让人们对纪录电影走进影院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这部优秀的国产纪录电影让我们电影人都感到骄傲,我相信随着电影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和观影选择的丰富,纪录电影一定会充满活力,越来越好。”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里斯本丸沉没》出品人韩梅表示,《里斯本丸沉没》这部“非虚构的剧情片”,是她在电影行业从业8年以来完成的最令自己感动和骄傲的电影作品。她认为,该片通过剧情主线上的真相解密、真实原则下的命运串联、客观记录中的情感表达等三个方面实现了“比剧情片更真实,比纪录片更戏剧”的观赏效果。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周由强表示,《里斯本丸沉没》的影像真实、主创团队感情真挚、“自来水”支持电影的初心真诚,“真”是影片能够取得成功的核心原因。“真”是对“善”的认同,对人性“美”的感知,大家能从片中感受到生命的延续和人性的力量,“每个生命都有价值,都值得去呵护,这部影片能让全世界观众共情,让更多国家的人看到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中国影协顾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荣誉理事长明振江表示,影片从人性和人道层面,突出了“呼唤和平、反对战争、珍视生命、命运与共”的主题,用纪录片的形式、故事片的手法,把对纪录片的传统认知和艺术化的纪实手法有机结合,实现了纪录电影创作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认为,纪录电影创作需要秉持严肃、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原则。《里斯本丸沉没》以叙事、情感、视听多重驱动,辅之艺术表现手法创新,把人类共同价值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攀登高峰 “打捞”观众
随着《里斯本丸沉没》的热映,影片拍摄中的更多细节被挖掘出来,制作团队的用心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也围绕影片创作和纪录电影发行展开了讨论。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认为,纪录电影事业之于时代语境的塑造和传播,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使命,要体现总体逻辑、主旨贯穿、个人态度及创作理念和价值关切。《里斯本丸沉没》以非虚构影像做历史调查的抢救,在一种想象的建构中,彰显反思性的价值关切,呈现人类的战争逻辑和残酷寻找真相,是新时代中国式的大合唱,符合特定时代的传播规律。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呼吁电影行业给纪录电影更多关爱,拍出更多《里斯本丸沉没》这种优秀纪录电影,他对推动纪录影片发展提出建议:建议电影界的社会团体多吸收一些纪录片的制作单位,为纪录电影的创作者提供更多平台;建议主管部门在奖项设置和相关资助方面给予纪录电影更多关注;建议院线影院在纪录电影排映方面展现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董事长,中国影协纪录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姚永晖眼中,《里斯本丸沉没》选题新颖、视角独特、代入感强,以第一人称视角挖掘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且情感充沛,充满人文关怀,是一部用心用力全情创作的优秀作品。他表示,《里斯本丸沉没》以口碑带动市场的成功经验也为之后纪录电影的发行打开了新思路。
《里斯本丸沉没》制作成本高,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将其称为“工业级的纪录电影”,他表示,目前大部分纪录电影的创作还是“手工作坊”,但《里斯本丸沉没》不管从拍摄细节还是技术层面,都很考究,修辞也很到位,充满了影像之美、过程之美、细节之美,达到了国际工业级的制作水准。纪录电影承担了国家记录、大众记忆和文化功能,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商业之路,要建构纪录电影从创作到发行的生态链,使纪录电影与社会价值、大众价值进一步结合,在此意义上,《里斯本丸沉没》的出现对行业发展极为重要。
《看不见的顶峰》导演范立欣认为,《里斯本丸沉没》通过历史、战俘后人叙述以及创作者的理解三重时空叙事,将宏大叙事进行了个体化处理,展现了时间的重量和人性的浓缩,为之后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标杆性的可参考体系。
中央新影集团纪录片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一级导演王一岩表示,影片讲述的不仅是那段历史,更是关于人的故事,它打通了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创作通道,人文关怀赋予了这部影片不可多得的力量。
大象点映发行总监乌兰吐雅将《里斯本丸沉没》的发行过程称为影片“打捞”观众,“我觉得通过一系列的宣发,《里斯本丸沉没》很好地‘打捞’了观众,现在的成绩不仅‘打捞’了对于纪录电影重新关注的观众,也给纪录电影的宣发和市场带来了更好的状态。”
走出国门 观照世界
《里斯本丸沉没》不仅在国内斩获佳绩,还走出国门,在英国多个城市放映,近400位英军战俘后人赶赴现场,引起国际媒体和观众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影协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培养纪录片爱好者需要一定的平台和习惯,《里斯本丸沉没》的出现为培养更多观众关心和关注纪录片创造了机会。纪录电影是一个国家的相册,是历史回溯的一束光,《里斯本丸沉没》把几十米海下、八十多年前的历史重新照亮,这束光亮有对人性和生命的重新理解,其纪录以多样性的视角,客观还原历史和现场,表现了人性的相互发现、相互理解,是重要的价值观传达。虽然它是中国故事,但从国际传播角度又是一个不贴中国标签、能够与世界共享的中国故事。
清华大学教授雷建军认为,《里斯本丸沉没》让“摄影机走出国门”意义重大。他表示,真正的强国要用摄影机拍摄全球,而纪录电影在国际传播领域以小博大的力量非常强,他呼吁给《里斯本丸沉没》更多支持,“这种国际化的故事,完全有机会在更多电影市场上得到放映。”
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也认为,《里斯本丸沉没》能在全球观众心中唤起情感共鸣。他表示,中国的纪录电影创作者,拿起摄影机走出国门,拍摄具有国际视野的故事,并能够进入奥斯卡角逐奖项,让各个国家的观众看到这个故事,相信《里斯本丸沉没》也会激励、启发更多中国纪录电影人创作更多优秀作品。
国家广电总局阅评组副组长、著名纪录片导演陈真认为,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要表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是中国故事的核心。他将《里斯本丸沉没》称为“中国故事的典范”,“影片看似讲了一个外国人的故事,但展现了中国的力量,表达了中国的精神,传递出来中国人的价值观,这才是中国故事的核心。”
五洲传播中心影视制作中心副主任孔伟娜认为,《里斯本丸沉没》品质极高也具备国际传播的要素,在创作层面已经拉近了与国际观众的距离,“期待这部作品在国际电影节展上获奖,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人。”
《1950他们正年轻》导演宋坤儒在发言中表示,让世界看到客观的中国故事,是纪录电影创作者的使命,“我相信,华语纪录电影和国际传播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很刺激也很挑战,相信每个创作者都会把《里斯本丸沉没》当作标杆,以中国温度照亮世界上每一个角落。”
《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认为,《里斯本丸沉没》作为公众记忆的文本,记录和讲述了那段文化记忆和历史记忆,是纪录电影的绝佳范本,也是面向国际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范例。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通过用电影“打捞”起的一段尘封的悲剧以及后续的挖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性的光辉,是新时代中国电影人以文化自信的世界眼光、历史视野潜心创作、精心制作的一部作品。
当前,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国产纪录电影肩负着新的时代责任,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纪录电影工作者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提升思想高度、坚守纪实使命,探索纪录电影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纪录电影,为推动中国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研讨会合影
来源:中国电影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布者:姬政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shurenzheng.com/6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