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新绎美术馆开馆暨开馆展举行,美术馆秉持学术立馆的原则,坚持以学术推动艺术创新发展的新范式,在张子康馆长的带领下精心筹备了三大开馆展,包括“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展出的作品中既有代表性经典之作,也有专为此次展览而创作的新作品,为了进一步推动对当代艺术的创新与关注,此次三大开馆展在空间设计、展陈、观众互动等方面做了大量新尝试,在梳理当代艺术学术脉络的基础上,力图多角度、多方位呈现当代艺术中坚力量与青年艺术家的创作面貌,在坚持学术性和多元性的基础上激发美术馆能量。
宋冬&尹秀珍展览海报
时间的铭刻——当代艺术收藏展海报
青年艺术家提名展海报
“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由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担任策展人。展区以“一刻·出入”为题串联起两个人的合作作品和个人作品,张子康介绍,本次展览试图探讨一种“个人展览”的呈现新方式。这既是保持艺术家独立个性的“个展”,又是相互对话、共融,并和观众的参与性产生密切联系的“群展”。“两位艺术家在通过一系列作品的不断转换中切换着视阈,呈现出外部变革与内在重建的变奏交织,以一场思想实验的方式,展示出生命历程的倒叙与回环。这既是一部个体生命之间彼此人同此心的个人观想录,也是一部属于集体变迁的历史和时代叙事,让我们有机会回望生命的历程,去审视、观察和反思一段经验,一种方式,一习传统,一隅文明,既指认历史,也指向未来,既指向个体,也指涉群体。”
新绎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发言
宋冬尹秀珍发言
郭小晖担任“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策展人,以“时间的铭刻”为题展现中国艺术收藏家对于时代的敏感呼应与经验转变,呈现不同时期代表性中国艺术收藏家的重要作品收藏与理念。郭小晖表示,“新绎美术馆的核心愿景是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具有线索的收藏、研究性展览以及公教活动等构成美术馆重要组成部分的活动,以保持与中国及全球艺术的积极对话。在这个前提下,得益于来自国内的收藏家们的慷慨支持和艺术家们的参积极参与,“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试图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做一个动态样本的考察,向公众分享展示这些杰出的艺术作品,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
“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由张子康担任总策划。馆长张子康提出“青年艺术家提名展”将邀请持续活跃在艺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策展人或学者作为提名者,通过他们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严格的学术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挖掘、扶持有潜质的青年艺术家,以呈现当代艺术的前沿面貌和多元视角,展示新生代艺术家多维度的创作样态,激发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活力与创意。本次展览共提名了7位青年艺术家参与其中,他们分别为边云翔、廖雯、欧鸣、苏永健、艾玛·斯卡拉菲奥蒂、童文敏、尹昌志。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他们以独到的视角和表达探索艺术的多维性,敏锐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变迁,展现出当代艺术的新面貌。
馆长张子康还表示作为专业艺术机构,美术馆在坚守学术使命的基础上既要实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和文化建设,为社会培养、扶持更多有文化素养、有创造力的青年艺术人才。“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期待与青年艺术从业者们共同成长,一起打破艺术的边界,推动艺术与社会的交融。
据悉首届“青年策展人计划”计划于2024年8月实行,征集计划将于近期公布。
“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
“一刻·出入”宋冬、尹秀珍双个展由一件形似“旋转木马”的装置开启,《每个人都是太阳》作为二人的合作作品,位于展馆一楼中轴线上,也成为本次展览最受欢迎的打卡地之一。这件形似“旋转木马”的装置中间悬挂着着多个高低错落的大小圆球,置身于其间仿佛有种身处在无界宇宙中的错觉,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装置中心的木质旋转轴是由艺术家从各处收集而来的旧门窗制作而成。
宋冬、尹秀珍《每个人都是太阳》局部2022-2024年
钢铁、旧家具、不同人穿过的衣服、影像、不同家庭使用过的窗户,交互式的公众参与
宋冬、尹秀珍《每个人都是太阳》2022-2024年
钢铁、旧家具、不同人穿过的衣服、影像、不同家庭使用过的窗户,交互式的公众参与
本次展览展出了宋冬、尹秀珍近年来的多个作品系列,呈现出艺术家创作的不同面向,以此对应近年来日益活跃的实践状态。同时展览打破了传统的展示和观看方式,试图对于当下艺术家个展的建构与呈现的新方式进行探讨。展览布置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建筑特点,中间的中轴线空间一楼至四楼交替呈现两个人的合作作品和个人作品,形成一个相互循环的回路。
宋冬 《舍利海》 2022-2024年尺寸可变
琉璃佛碎片、影像、灯光
宋冬 《三生》 2023年
影像装置:无声,彩色,木质方盒、LED屏幕、影像、地毯
宋冬 《放手》 2023年
装置:钢、玻璃、琉璃、冰、水、冷冻柜
尹秀珍 《声音塔》 2023年
装置:白色空间,不锈钢、尼龙丝袜、机动车排气管消音器
尹秀珍《娟儿》2023年
陶瓷装置:上色长方空间、娟儿的衣服、陶瓷、木质上色台面
尹秀珍新作《微宇宙》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她将目光放在了生活中因长时间静置而干瘪腐烂坏掉的事物,艺术家将这些发霉的东西拍照放在镜子上,又将镜子处理为一面正常、一面放大的形式,观众在观展的过程中可以拨动镜子进行观察。值得一提的是地面上还放置了一件形似苍穹的装置,内里也存在一些小苔藓,尹秀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装置其实是形成于布展期间——工作人员休息时喝剩下的茶水倒在上面,干枯的茶叶沾染以后形成的这一发毛现象。
尹秀珍 《微宇宙》 2023年
装置:上色圆形空间、浴室梳妆镜、UV照片、玻璃、亚克力、不锈钢、咖啡、茶、墨、地毯
“时间的铭刻: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的经验和转变”
展览呈现了超7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囊括绘画、摄影、影像、装置等广度门类。在艺术家身份上,既有60后-90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重要代表,也将视野延展至环球视野中的国际艺术家。展览沿着时间线索分为三个篇章,在30年的时间跨度中,回溯从1990年代至今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群体的经验与转变,呈现不同时期代表性中国艺术收藏家的重要作品收藏与理念,为中国当代艺术面貌提供可贵的图像缩影。
中国当代艺术的路径,从1970年代末到现在,既受艺术本体规律的驱动,又和社会情境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990年代的社会文化与大众思想经历了一次重要转向,中国当代艺术在这次转向迎来了回归。当艺术成为90年代中国城市和个人生活变迁的重要记录者,早期艺术收藏与市场开拓也随之展开。
朝戈《远行者》150 x 160 cm 1988年 布面油画
《远行者》创作于1988年,画面中的“白马”后来成为朝戈早期作品中的重要意象,表达了艺术家对草原成长经历的难以割舍,同时反映八十年代末期逐渐开始释放的人性。
喻红《繁衍》 188cm×230cm 1999年 布面油画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腾飞与随之增进的文化自信,中国艺术家大量地参与了欧美艺术体系内的艺术活动,当代艺术收藏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与群体基础。另外一方面,艺术市场的活跃,也将西方艺术作品直接带入了中国内地,使得国际与本土艺术品的收藏视野不再泾渭分明。
黄永砯《蝙蝠计划》局部 33×560cm 2003年 纸上水彩
皆藤斋 《自幻-皮带》140×95cm 2017年 布面油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收藏家参与到了更为广阔的共享平台,通过艺术博览会、双年展和各种大型展览活动,中国收藏家投入了大量的个人财富和时间,为中国和全球艺术界创建了一个参与全球竞争的跨文化对话平台。许多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现在的目标是与公众建立长期对话,以回应挑战和展望未来。他们创建出一个独特和令人瞩目的收藏体系,将中国、亚洲和西方的艺术作品融入到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叙事中。
朱金石 《项王势》180×160 cm 2016年 布面油画
Austin Lee 《Lion & girl》2021年铝和汽车漆
狮子:137h × 68w × 205d cm 女孩:203h × 140w ×100d cm
“新绎·青年艺术年度国际项目:青年艺术家提名展”
展览从青年艺术家群体出发,提名人汇集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深从业者,包括艺术史家及评论家凯伦·史密斯、国际策展人与艺术史家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以及独立策展人和评论家冯博一,共提名了七位80后青年艺术家参加展览,展览位于美术馆四楼北厅。
边云翔关注技术对国际地缘政治秩序的主要影响通过构建数字地缘景观,生成在后殖民主义与全球对抗语境下具有诗意的动态图像。提名人冯博一表示,边云翔的创作体现了他从当今的科技视角对文明进程的考察和诠释,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动态所构成的混杂关系,穿透了历史与现实的时空浮尘,揭示了历史对于现实的约束与制衡,拓展了现实思考的空间。
边云翔 《走廊》 2021 5分53秒 电脑生成动画
廖雯的艺术实践涵盖雕塑、影像与表演。她创造的兼具有原始感和未来感的类人类雕塑,以极强的张力摇摆于规则与突破禁忌的边界之上。她汲取来自木偶学、神话仪式人类学、医药学、艺术史和日常规则的营养。提名人冯博一指出廖雯作品中想象与重构的方式,可以在她所规约的身体“魔块”中,折射出她内心的抽象表现不确定作用和难以把握的无限变动,抑或超然物外地可以触摸到“形而上的轮廓一-既纠结于矛盾的角逐,又掣肘于对抗的平衡,并透过时光的隧道去发现、思考和想象个人的现实处境。
童文敏的创作常常聚焦于外部环境与个体感知的交叉地带,通过看似背反逻辑的行为,激发微妙且具启发性的行动及其视觉诗意。通过时常简化的或具规律性的动作,在语义丰富的情境中提示身体与行动的寓言性品格。提名人凯伦·史密斯指出从童文敏的影像作品《废墟计划:仿佛从世界消失》中能看到童文敏对自然以及我们在自然中体验的乐趣。通过影像观看这样一场行为表演,观众能够体会到童文敏在她的创作中所探索的身体经验及人类感知。
童文敏 仿佛从世界消失 主照片-L
欧鸣最早为人所知的特点是用石膏作为其雕塑创作主要的材料。他利用石膏、陶瓷和水,兼具时间过程的特征,试图在雕塑中创造一个个犹如生命般存在的有机实体。将雕塑视为体验生命的方式,创作中他选择停留在人力所不能及的边界并最大程度地拥抱未知而恰恰是那些等待的时刻给予了他丰富的滋养指引着他开启下一段的旅程。提名人凯伦·史密斯特别提到了欧鸣此次展出的作品,体量变得更大。体量上的增大也提升了制作上的复架程度。在窑炉的烧制过程中,很多容器都损坏了。但是,成功出炉的容器则以其大于实物的体量,通过其造型及绚丽彩釉彰显出更强的冲击感。在欧鸣的作品中,体量是实现艺术创作及艺术效果的重要元素。
艾玛·斯卡拉菲奥蒂作为一位多学科艺术家和艺术总监,工作领域涉及电影、表演和数字艺术。在伦敦获得艺术指导学位和数字艺术硕士学位后,她将注意力和研究转向视频艺术和实验电影。在伦敦学习期间,她开始执导探索舞蹈语言和后人文主义的创意短片。提名人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表示,正如在所有文化领域一样,从文学到电影再到音乐,新的出版物和/或展览品发布之间通常会有一年或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反思和“书写”,加工然后与“新”作品进行比较的过程,两个独立的“图像叙事 – 2018年的“We mind” – 2023年的“Nettuno:Birth of a shell” -由艾玛·斯卡拉菲奥蒂创作的作品之间则延长了五年,其声音围绕并伴随着,像艺术家思想的“日记式叙述”一样重新编织着画面。
苏永健作品涉及的媒介范围比较广泛,即一方面包括电⼦媒介、⽣物材料、机械制造、机器学习及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等媒材和⽅式,另一方面还包括对技术编织下的⽣物、机器和⾃然三者的本体、边界与新型抗衡关系展开探索和思辨,其主题大多涉及新科技与人类发展头条的深刻思考。提名人冯博一谈苏永健的作品,认为他的作品主要以算法演化数据、程序和主体装置等技术手段和视觉语言,展开对人类身体动作生成、演化与迭代的实验,形成了一种可交互的机制,而这样的反馈系统则显现了他创作思考的过程性与实时性,以及身体情景化的参与,从而增强了感知的互动性与体验感。
苏永健 《心术》 100×100×130cm 2019
尹昌志的创作实践主要以绘画的物质框架、平面性和空间结构进行展开,突破绘画的历史惯例和程式化表达,试图在物料之间形成的关系中重新探究绘画的边界和可能性,以步步紧逼的方式直面绘画本身,对其物质化的肢体进行重新检验、解剖和缝合,并为之“量体裁衣”。提名人凯伦·史密斯认为尹昌志每张画的结构都或多或少符合我们对常规绘画的想象。然而有些作品的形状却是不规则的,甚至显得怪异。但他的作品营造出一个不同寻常、色彩绚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因为观众从中看到了什么,画就是什么。
新绎美术馆开馆展启幕,展出作品的艺术家年龄跨度从60后至90后,这些代表中国当代艺术中坚力量的艺术家们,不遗余力地用画笔描述着他们所经历的时代和社会变迁,以色彩和画布述说着他们在文化历史冲击下的强烈情感。此次新绎美术馆三大开馆展的精心筹备与展出,体量庞大、内容丰富,集中展现了中国中青年艺术家当代艺术成就。在这片艺术的热土上,新绎美术馆回溯艺术络绎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关注年轻、具有成长性的艺术家。正是这样的坚持与选择才使本次展览呈现出丰富、有特点、有吸引力的艺术样貌,向观众展示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编辑_韩晓雪)
艺术家宋冬为观众导览
艺术家尹秀珍为观众导览
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
来源: 艺术中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布者:艺术认证中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shurenzheng.com/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