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2025年11月7日上午,“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幕。本届年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色彩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协办。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开幕式现场

“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美术研究所原所长牛克诚于2016年发起,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传统色彩为研讨对象的学术年会。会议的宗旨是“阐扬中国传统色彩经验智慧,汇聚中国传统色彩研究力量,构筑中国传统色彩话语平台”。

历届年会邀请了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色彩研究专家,与内地高校、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一起,在色彩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围绕中国传统色彩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跨学科、全视角、多向度的学术交流,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10部《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和《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上下卷),共400余万字,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参会领导、专家学者合影,前排左起:卢涛、贺显伟、杭春晓、曾启雄、牛克诚、赵声良、潘鲁生、周庆富、沈浩、宋建明、程民生、贾玺增、荒井经

今年恰逢“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十周年。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拾色·焕彩”:以“色彩”为中心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整合历史文献、图像资料及实物样本,探赜索隐,重拾传统色彩,阐扬东方智慧。在信息社会、智能时代的语境下,让传统色彩以实践的方式参与、塑造当代学术研究与艺术生活,“众色成文”“蓝朱成彩”。多学科的深度探索,创生出多样的研究范式,重构东方色彩体系;产、学、研的跨界融合,在设计、艺术、审美生活中凝结出多彩的应用结晶,焕乎其有华彩。“拾”色,“十”年的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一个值得纪念的节点,一个面向未来的起点……

开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发起人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杭春晓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涛主持。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在开幕式上致辞

周庆富指出,中国传统色彩作为中华文明视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古人的哲学观念与审美智慧,蕴藏着当代文化与产业创新的丰富资源。未来,要深入贯彻落实“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善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古老色彩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以更开放的视野、跨学科的方法、国际化的语言,让中国色彩走向世界,让东方智慧滋养未来。他表示,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会持续支持年会的举办,并期待未来十年能够见证东方色彩学派实现理论上的自立与自强,构建起一套融通中外、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色彩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代读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致辞,指出当前中国传统色彩研究呈现出五大发展特点:文献挖掘与实物考证并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范式体系化建构、科技赋能研究深化、国际对话能力显著增强;中国传统色彩学未来发展的四个重要趋势:从色名考辨走向色彩观念史研究、从静态描述转向活态传承、从本土研究迈向全球视野、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中国美术学院在色彩研究领域的四大特色: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坚持艺理兼通、推动工艺复活、倡导色彩赋能。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在开幕式上致辞

牛克诚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我们既提出与西方色彩学不同的“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这一本质追问,并确认它是一个集观念、制度、技术、审美于一体,既有深刻哲学内核又有丰富物质载体的中华智慧结晶,由此确立了中华色彩体系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如今,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当代价值除了色名辨析之外,还可以从三个维度思考:综合性研究凸显色彩的文化性,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学理性研究强化学术话语结构,助力艺术史学科建设;应用性研究则致力于活化传统色彩智慧,使其从只可意会的经验描述,转型为可现实应用的知识资产。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杭春晓在开幕式上致辞

杭春晓表示,年会成立的十年,是中国传统色彩研究从学术倡议走向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作为发起与组织单位,美术研究所始终致力于将色彩研究纳入中国视觉文化的整体脉络中,推动其从技艺传统向学理体系转型,并成功构建起一个跨领域、多方法的学术对话平台。中国传统色彩并非静默的历史遗产,而是一种“活”的视觉语言与审美体系,是理解中华文明视觉特征的重要维度。他期待通过与杭州的地域结合及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携手,进一步打开学术视野,焕新研究范式,共同开启一个更开放、更具创造力的色彩研究新纪元。

年会于7、8日两天举行,共设四场主旨演讲、八场专题演讲和一场圆桌会议,丰富呈现了中国传统色彩研究的多维视野与前沿动态。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明演讲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名誉教授曾启雄演讲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演讲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荒井经演讲

四场主旨演讲分别由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明、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名誉教授曾启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荒井经担任主讲人。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专题研讨现场

八场专题研讨分别围绕“色彩文化:历史与溯源”“色彩文化:礼制与跨越”“壁画色彩:考古与工艺”“染织色彩:技术与辨析”“服饰色彩:制度与技艺”“绘画色彩:传承与实践”“器物色彩:伦理与创新”以及“色彩应用:实践与转译”展开。来自中外的44位学者,从历史源流、制度规范、工艺技术和传承创新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传统色彩研究领域的新问题、新方法与新思想。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圆桌会议现场,左起:陈彦青、程民生、庞学元、黄荣华、贾玺增、黄斌斌

圆桌会议以“色彩研究者的心得与思考:中国传统色彩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为学者们提供了深度对话的空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程民生、中国色彩博物馆创始人庞学元、染色非遗传承人黄荣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黄斌斌5位专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跨学科的交流与碰撞,激发了诸多创新灵感,展现出传统色彩学在当代的学术活力与发展潜力。会议由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陈彦青主持。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色彩之夜”主题活动大合影

7日晚,年会特别设置“色彩之夜”主题活动,利用AI数智艺术呈现了一场流光溢彩的视听盛宴,与会嘉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了色彩学术年会十年发展历程。

拾色·焕彩: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在杭州召开

《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上下卷)

11月8日,年会正式闭幕。闭幕式上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发起人牛克诚作会议总结,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宋建明随后致闭幕词。闭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孔德平主持。本次学术年会成果结集为《2025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论文集》(上下卷),目前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来源: 艺术中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布者:艺术认证中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shurenzheng.com/17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