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海报
11月5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庆系列展——“人民的‘形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之路”开幕式在艺术博物馆举行。
本次展览共展出103幅作品、163套文献资料,由“人民的形式与艺术创造”和“人民的形式与国家视觉”两部分组成。通过绘画作品、文献资料、信息可视化年表等多种形式,呈现学院名师大家在不同时代为装饰艺术选择的方向,以及学院对“人民艺术”的学术贡献与社会贡献。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朱虹子,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支持单位和院校专家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代表以及艺术家家属代表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小茉主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清华大学长期重视艺术在国家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美术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与时代同频,将艺术理想融入国家使命,以“人民的‘形式’”书写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篇章。学校将继续支持美术学院和艺术博物馆深化艺术创作与社会实践的联结,为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服务国家文化建设贡献更多清华力量。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次展览总策划覃川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次展览总策划覃川表示,“人民的‘形式’”不仅是一辈辈艺术家和教育工作者潜心追求的艺术精神,更是学院“为人民生活而设计、为民族未来而创造”办学理念的生动实践。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文科资深教授鲁晓波表示,本次展览凝聚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69年服务于中国现代美育、耕耘国家美学建设的信心与脚步。

开幕式嘉宾合影
人民的“形式”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重要实践,它不仅如通常艺术家那样关注点线面和构形,而且主要指向百年沧桑中国的社会改造和审美。这种思想的伟大引领者是蔡元培先生,他的“美育救国”希望通过实在的艺术生活,启蒙帝制瓦解、民国初建后的中国近代民智。


嘉宾观展



展厅现场(拍摄:付朗)
正如本次展览主策展人,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杭间所言,“人民”不是抽象所指,而是一个包含自己、亲朋好友以及所有不相联系的远方的普通人。它是一个鲜明的政治理想和道德伦理的字眼,包含“清华美院”这群人对祖国、民族、文化、历史的深沉的感情。


展厅现场 (拍摄:付朗)
展览旨在追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文脉。它所呈现的“装饰观”与“形式美”,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探索中一条独特而重要的路径。通过聚焦庞薰琹、雷圭元、张光宇、张仃、祝大年、吴冠中、常沙娜、袁运甫、韩美林、乔十光、丁绍光、杜大恺、刘巨德等几代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以八个篇章将他们的作品置于社会变革与中外艺术史的大背景中,结合文献梳理,清晰地展现了他们在兼收并蓄中守正创新,从而引领时代审美 以艺术服务人民的卓越贡献。





展厅现场 (拍摄:付朗)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3月1日。
来源: 艺术中国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布者:艺术认证中国,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shurenzheng.com/17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