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推进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文旅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5个、文化馆3316个、文化站4.02万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和91%的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10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博物馆条例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先后出台,有力保障了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当前,公众对文化的需求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升级为“好不好、精不精”。目前,我们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这些新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还有待提升;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社会力量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相比仍显滞后等。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

  坚持正确导向,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党对公共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而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高质量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还要坚持唯美唯善的审美导向。优质、完善、富有个性和审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沉浸式感受文化的力量,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要全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场景,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涵养人民群众的人文情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日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注重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要特别注重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打造新型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要求,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才能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王蔚,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特约研究员、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发布者:王蔚,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yishurenzheng.com/10861/

相关推荐